物理学有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时间、质量、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而时间就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中的其中一个。
在普通人眼里,时间就是“年、月、日、时、分、秒”。这个时间主要是基于西方的历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历”、“公历”,是在儒略历基础上改革而来的格里历。在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天,闰年天,年平均长度为.25天,比回归年长度.天多了11分14秒。
翻看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这个历法显得有点儿戏。
七月July是以古罗马凯撒大帝的名字Julius命名并演变而来的,因为他出生在7月。凯撒大帝死后,继任者屋大维在八月被当时的元老院赐封为Augustus。为了彰显自己与凯撒大帝一样尊贵,屋大维把八月命名为Augustus(后演变为August)。又为了表示自己与凯撒大帝平起平坐,屋大维将原本只设定了30天的八月修改为31天,进而九月就从原来的31天变成了30天,之后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依次改变。这一改变,导致下半年比原设定多了一天,于是就从最不吉利的二月(当时二月是处决犯人的月份,被认为不吉利)中抽走一天。
查一下日历,你还会惊讶地发现:公元年10月4日过完后就是10月15日,中间的10天直接被删除了,而星期序号却仍然连续计算,也就是说,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此后,启用格里历,对闰年做了新的规定,将日历的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长度的误差缩小。
掰扯了那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所用的几月几日、星期几,都只是时间的一个刻度,是人为的定义,它们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时间。
在科学家眼里,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牛顿说:即使没有变化,也有时间在流逝。爱因斯坦说: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这两位顶级的科学家,在人生的最后三四十年里,投入大量心力研究时间、空间,还有神学,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论述中早有呈现。
庄子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就是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这是很高维度的论述。
时间,是通过空间的现象来呈现的。
春夏秋冬更替,从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到树影婆娑、鸟语蝉鸣,从橙黄橘绿、西风落叶到六出纷飞、天凝地闭,然后又是一个新的春暖花开——时间,在自然界通过景色来呈现。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柔软细嫩;到了三四十岁,皮肤松弛并出现细纹;到了五六十岁,皮肤干瘪褶皱甚至焦枯——时间,在人身上通过皱纹来呈现。
花开花落自有时,花开到最艳的时候,正是开始凋谢的时候,这就是时间的规律;生老病死,从出生到长大到衰老,最后走向死亡,这也是时间的规律。
现如今,大多数人对于时间的理解是不够的,认为明天跟今天是差不多的一天,明年跟今年是差不多的一年。而我想告诉大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每一天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是甲寅日,那么明天就是乙卯日;今年是庚子年,那么明年就是辛丑年。这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纪年法,是能客观地反映时间的一部历法。
干支历,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按固定顺序配合使用。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算命的东西吧。这是大多数没有深入研究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的错误认知,是理解偏的。阴阳五行学可以用来推演和预测人事物的发展,是因为时间、空间的规律客观存在。如果仅仅停留在“算命”这个狭隘的认知上,那么就太落后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网站上,有一则科技部、中宣部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要求中国人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一共列有个基点,其中第9条: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
下图是年改版后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课是《天地人》,第二课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说的就是“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两句话概括了所有,既是微观,也是宏观。微观上,DNA是双螺旋结构,两条主链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阴阳同在。宏观上,地球在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旋转,而太阳也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某一点旋转,整体上构成多个螺旋结构,阴阳同在。
天体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运动规律,跟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阴阳的基础上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来阐述时间、揭示规律,是符合客观的。那么,阴阳究竟是什么?“日月”、“水火”、“左右”、“上下”、“前后”、“子女”、“爹娘”,包括“阴阳”本身,都是阴阳。中国自古就有阴阳的思想,任何人、事、物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它只分阴阳。男人好还是女人好?男人有男人的功能,女人有女人的功能,这叫阴阳,叫乾坤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于阴阳,如果你真的通了,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幸福感。所以,失恋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没有上一次的失恋,又怎能遇到后来的老公或老婆呢?这并不是用阿Q精神来麻痹自己,而是你真心认知了阴阳同在,你人生中的很多执念便从此放下。
“时间整体既是空性的,又是无限的。过去未来同在才是整个时间的历史。知时才能识势,因时才能用势,法时才能治世”。
运动无时不刻,变化生生不息,时间无始无终。时间不止是一个刻度,空间也不止是一个尺度。关于时间、空间的本质,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值得花时间去研究,可能需要研究一辈子,可能永远不会有结论,但会很有意思。有人会说:研究它没用啊!最终你会发现,往往无用的东西才真的有用。老子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比如一个杯子,正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才有用。如果它是实的,它就无法做盛水之用。
而今天,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时间填得太满,一点也不空,所以装不了什么东西了,所以你的人生是被决定了的。重新认识一下时间,给自己多一些“空”吧!
-
本文是根据《新商业之道》课程的第一课——时空之道的第一小节改写。完整内容请参考《新商业之道》课程。
本文作者:杨文雅,字越影,号特工先生。
越影,千衍堂创始合伙人。中华阴阳五行学说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研究员、讲师。多家上市企业董事会战略顾问。商务部电商司特邀电商授课专家,阿里巴巴协议讲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杭州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特聘讲师。Intel、强生、佳能、海尔、美的、新东方等超百家知名企业内训师。秉承中华国学道德文化、晨植阴阳五行、易经等哲学思辨体系,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体,“格物致知”方法为用。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立志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人生导航、企业管理、商业咨询等多个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