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29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在华盛顿主持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预计将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议题。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加深合作,美国也日益将目光重新转向该地区。舆论认为,美方一系列举动旨在重塑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甚至对冲中国的影响力。
但在拜登政府受到国内形势掣肘之际,美国愿意、能够拿出多少诚意和资源,有待观察。与此同时,美方出于自身战略考量的操作恐怕难有呼应。
密集展开攻势
白宫本月初宣布了峰会消息,并称峰会将展示美国与太平洋地区之间“深厚而持久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以“共同的历史、价值观和民间联系”为基础。
白宫还称,峰会将反映美国和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疫情应对、经济复苏、海上安全、环境保护、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等关键问题上不断扩大和深化合作。
据悉,白宫此次邀请了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萨摩亚、图瓦卢、汤加和斐济12国领导人参会。
实际上,鉴于太平洋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美国体现出重返该地区的趋势,今年以来尤为明显。白宫在2月发布的“印太战略”中称,美国“寻求成为太平洋岛国不可或缺的伙伴”。
同月,布林肯成为近40年来首位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他还宣布美国将在所罗门群岛重开大使馆。
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等官员前往所罗门群岛。有报道称,美方当时又拿所谓“中国军事存在”说事,并向所方发出警告。此举被指干涉内政,令所方反感。
6月,美国拉上地区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和英国,发起“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倡议。美官方称,此举旨在加强各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
7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框架下专题会议,宣布美国将在基里巴斯和汤加开设大使馆。
8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一行到访太平洋地区五国,宣称“世界的未来将在太平洋地区书写”,拜登政府正在该地区“加倍投入”。但有报道称,舍曼此行遭到所罗门群岛方面“冷落”。
最近,布林肯主持召开“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首次外长会……
为何选择重返?
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注意到美国上述系列举动,并指出此次主办峰会正是其中一环。
“然而,美国长期忽视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陈弘说,对美国来说,太平洋地区一度是遥远、落后的地方。从历史上看,太平洋岛国在西方眼中的地位一度是殖民地,这段历史也导致该地区国家经济落后、民生贫困。
“太平洋岛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美国遗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也指出,美国在冷战时期较为重视该地区,但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该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