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朱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真题初析13到底是副高还是暖
TUhjnbcbe - 2021/7/30 18:48:00
昨夜推文一出,有了意外收获,几位老师指出了文章中的错误答案,11题应该选C,受暖流影响,而非选B,受副高控制。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细心阅读和及时指正,在推文留言区小编作了一一回复,受益匪浅,启发良多。用你看得懂的图形解析珊瑚礁——全国甲卷题组单评虽然本题网络答案(也不能证明不是官方答案)给出的是C,但是因为没有具体解析,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到底是副高还是暖流?珊瑚礁也是一脸焦虑。到底是选副高还是暖流,做题时还是值得探讨。本文就个人自主解析过程的思考反馈给认真阅读小编推文的朋友,用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按照命题人的意图,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并非热带,也分布有珊瑚礁,最大可能是水温异常偏高,结合非地带性差异知识,选项C.受暖流影响最为合适。如果受暖流影响,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的洋流正是日本暖流,暖流就一定是唯一选择吗?如果是因为受暖流影响而发育成珊瑚礁,那么日本暖流的水温有多高?是不是常年稳定的?日本暖流又叫“黑潮”。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侧往北流,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在台湾岛东面外海宽约—公里,深米;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一90公里。水面温度夏季达29℃,冬季20℃,均向北递减。至北纬40o。附近与千岛寒流相遇,在盛行西风吹送下,再折向东成为北太平洋暖流。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1.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为20~30℃,最佳水温范围是23~29℃。中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属造礁珊瑚最佳水温范围。海南岛纬度略高(北纬18°~20°),气候季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造礁珊瑚生长有抑制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2.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的盐度为27~40,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中国南海盐度为34~35,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河流淡水注入,盐度偏低,为32~33。
  3.水深 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最佳水深是0~20米,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水深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藻进行光合作用的要求。
  4.光照 也是虫*藻光合作用的要求,热带、亚热带区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造礁珊瑚的发育。
  5.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凸面迎风浪,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体便形成双马蹄形。因此,根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会击碎珊瑚,对礁体起破坏作用,也妨碍珊瑚虫在礁基上的固着和发育。
  6.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多,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不利于珊瑚生长。但也有例外,如马绍尔群岛中的比卡尔环礁潟湖的湖水混浊,流通性差,但湖中发育有桡足类等珊瑚喜爱的食物,珊瑚发育良好。
  7.海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在近海面处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形成层状礁。当海面逐渐上升或海底逐渐下沉,形成的礁厚度便较大,礁体发育成塔形或柱形,礁体生长跟不上海面上升,会沉溺海底,形成溺礁。
  8.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和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在海底正地形上,如大洋底的平顶山、海底火山等,浅海区的大陆架边缘隆起和构造隆起等。地形特征对礁的发育有较大影响。浅而平缓的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陡峭岸坡,礁体紧贴岸线发育。  日本暖流水温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水温在20℃左右,是否利于珊瑚礁形成,值得探讨。如果确定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分布在日本伊豆群岛,那么伊豆群岛的常年气温有多高?在《个人图书馆》小编查到了伊豆群岛的气候信息,一鳞半爪中得知,伊豆群岛中有年均温在18℃左右的海洋性气候,如果气温属于海洋性气候,那么水温可能具备热带、亚热带水温环境吗?值得探讨。从地图上看,伊豆群岛地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众多火山岛,从珊瑚礁发育的水深环境看,众多岛屿反而成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题初析13到底是副高还是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