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淡化风险强调收益 投资者三问理财产品
摘要:投资者三问银行理财产品受持续通胀以及负利率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居民理财热情急剧升温。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丰富多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迅猛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等,使客户合法权益和银行声誉受到损害。债券型理财产品、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
投资者三问银行理财产品
受持续通胀以及负利率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居民理财热情急剧升温。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丰富多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迅猛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等,使客户合法权益和银行声誉受到损害。
不少投资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品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究竟该如何选择?投资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商业银行的理财能力靠谱吗?
疑问一:理财产品多如牛毛
金融创新还是同质化竞争?
债券型理财产品、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现如今,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提供数十款、甚至上百款的理财产品供客户选择。
但广州白领陈娴女士依然感到很困惑。“我已经跑了好几家银行,他们的产品大同小异,但收益差别却很大。以7天短期理财为例,各家银行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2.6%-8%不等,我不知该如何选择。”陈娴女士说。
2011年上半年,在存款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却出现“逆市增长”。12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程泽群说,在目前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变相冲高了存款利率,可以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忽视了对质量和风险的管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对此,银监会日前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力求更好地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