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www.yunweituan.com/m/闹钟在清晨响起,早上你赶早车上班,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傍晚你赶车回家,晚上吃晚餐,夜晚上床睡觉。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庆祝生日、悼念祭日。一代代人在兴衰。整个人类的存在都与时间的流逝息息相关。
但是,这个“时间”本身,却又不像任何物质实体的存在,我们实际上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几千年来,这一直是宗教、哲学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可以适用于各领域、具有通用性与一致性而不矛盾的定义。
古代的时间概念
古代文化,如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如佛教、印度教等,有一个时间之轮的概念:他们认为时间是循环轮回、周而复始的,佛教中称之为时轮金刚法。强调人类(内时轮)与宇宙(外时轮)的相似性和对应性,以及本尊的觉悟时轮金刚(另类时轮)。这种对应的产生基于宇宙和众生的身体都是由于众生心习习性的作用而产生。宇宙就像一个众生身体的复制品。宇宙和个人是不二元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经历了创造、毁灭和重生的重复轮回循环。时轮金刚本身是空性的(即本质),不是独立的现象,而是依赖于条件的现象(经典的中观立场)。宇宙体和个人体是由各种依赖起源的循环组成,每一个缘起轮回,包括越来越小的缘起轮回,都依赖于其他缘起轮回而生,因此它本身是空的。
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时间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幻觉。柏拉图相信时间是由造物主在同一时刻创造的。他说时间是天体的运动周期。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与运动相关,时间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物体的运动相关。他认为时间与天体的运动有关;人类之所以能分辨时间,是因为天体的轨道周期,因此有一个持续时间。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将时间与天体的运动周期等同起来。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第四卷中,将时间定义为“相对于之前和之后的运动次数”。
罗马帝国末期的、早期西方天主教的神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本质进行反思,说:时间是什么?如果没人问我,我明白;如果我想向提问的人解释,反而越说越说不清楚。他用时间不是什么、而不是时间是什么来定义时间,这种方法类似于其他否定定义中所采用的方法。圣奥古斯丁将时间称为心灵的“扩张”,通过它同时掌握记忆中的过去、注意力的现在、和期望的未来。
经典的时间概念
牛顿相信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莱布尼茨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莱布尼茨和牛顿的解释之间的差异在著名的莱布尼茨-克拉克通信中达到了顶点。
17世纪和18世纪的哲学家质疑:时间是真实的和绝对的,还是人类用来理解和排序事件的知识概念?这个问题导致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认为,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按顺序、在一个维度中发生的事件来感知。牛顿说我们只是在占用时间,他说人类只能理解相对时间。相对时间是对运动物体的测量。
反现实主义认为,时间只是人类用以认知事件的一个方便的概念。除非有可以与之交互的对象,否则无时间可言,这称为“关系时间”。笛卡尔说,为了理解时间是什么,人的头脑需要承认时间。康德认为,除非我们亲身体验,否则我们无法知道某物是什么。
康德年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时间不是一个经验概念。因为如果时间的表征不作为先验的基础存在,就不会感知到共存和继承。如果没有这个预设,就无法向自己表示事物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同时存在,即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他将时间描述为一种先验的直觉,它使我们(连同其他先验的直觉、空间)能够理解感官体验。
在康德看来,空间和时间都不是实体,而是两者都是系统心理框架的元素,它必然构建任何理性主体或观察主体的经验。康德将时间与空间和数字一起视为抽象概念框架的基本部分,在其中对事件进行排序,量化它们的持续时间,并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并不是指任何一种“流动”的实体,也不是指对象“穿过”的任何实体,或者是事件的“容器”。空间测量用于量化对象的范围和距离,时间测量用于量化事件的持续时间和事件之间的距离。时间被康德指定为纯粹概念或范畴的最纯粹的图式。
以优美的文笔和具丰富吸引力的思想著称、获得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认为,时间既不是一种真正的同质媒介,也不是一种心理结构,而是拥有他所说的“持续时间”。在柏格森看来,持续时间是创造力和记忆力,是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马丁·海德格尔认为,我们不存在于时间之中,我们就是时间。因此,与过去的关系是对曾经存在的当下意识,它允许过去存在于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是预测潜在可能性、任务或参与的状态。它与人的关心和被关心的倾向有关,导致在思考未决事件时“超前”。因此,这种对可能发生的担忧也让未来存在于现在。现在变成了一种体验,它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这是与时间或时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被打破或超越的方式。我们并没有被困在连续的时间里。我们能够记住过去并预测未来——我们可以随机访问我们对时间存在的表示。
现代的时间概念
现代的时间概念一般地公认是,时间是存在和事件的连续序列,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显然是不可逆转的连续发生。它是各种测量的组成量,用于对事件进行排序,比较事件的持续时间或它们之间的间隔,并量化物质现实或意识体验中的变化量率。时间通常与三个空间维度一起被称为第四维度。
在物理学中,我们有所谓的‘绝对时间’的概念,它被用来将不同的变化描述为一系列事件,我们使用牛顿物理学来描述事物是如何运动的,而时间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直到今天,牛顿关于时间的这个经典思想——时间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恒定的——仍然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时间的一个很好的近似。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我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同步我们的时钟体验时间。
但是,现代哲学家也在问: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时间是同时发生的、还是持续发生的?时间是时态式的、还是非时态式的?存在有未来时态吗?
有一种理论称为无时态理论或B理论;这个理论说,任何时态的语言都可以用无时态式的术语来代替。譬如说,“我将会赢得这场比赛”,可以替换为,“我会赢得这场比赛”,去掉将来时态的术语。
另一方面,有一种理论称为时态理论或A理论;这个理论说我们的语言有时态动词是有原因的,未来无法确定。
还有一种叫做“虚拟时间”的东西。虚拟时间(imaginarytime,又称虚时间、或虚时),指单位时间的虚数倍。这是一个从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领域派生的时间概念,常被用于联系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认为空间和虚拟时间是有限的,没有界限。虚拟时间不是真实的或不真实的,它是难以想象的东西。哲学家可以同意,“物理时间”存在于人类思想之外是客观的,而“心理时间”是依赖于认知的、是主观的。史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TheUniverseinaNutshell)中通俗解释虚构时间的概念:
有人可能认为这意味着虚数只是一种与现实世界无关的数学游戏。然而,从实证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无法确定什么是真实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找出哪些数学模型描述了我们生活的宇宙。事实证明,一个涉及虚时间的数学模型不仅可以预测我们已经观察到的效应,还可以预测我们无法测量但由于其他原因仍然相信的效应。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区别就在我们的脑海里吗?”
没空间、没时间
物理学家认知到,时间实际上可以表现不同,不像牛顿想象的那么一致。当我们谈到时间时,我们也需要考虑空间——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将两者分开,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方式决定了如何体验时间。
简单来说,你所经历的时间取决于你作为观察者在空间中的速度,正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所概述的,这是一种关于速度如何影响质量、时间和空间的理论。
此外,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大物体的引力会影响时间流逝的速度。许多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物理学家甚至发现,由于其巨大的引力场,黑洞会扭曲它们周围的直接空间和时间。
比方说,我们所使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基于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网络,它们被放置在非常高的高度,因此所经历的引力较弱。因此,它们的时间实际上应该比我们在地面上的时间要快。但由于卫星以非常高的速度绕地球运行,这实际上有助于减慢时间,补偿引力的不足。
了解这两种效应如何发挥作用并相互影响,对于确保全球GPS网络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譬如GPS对你的手机或车辆的精确定位。认知物体如何运动的时空相对性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又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用通俗的一句话来归纳:“没空间、没时间”——离开了一定的空间,没有何时间可言。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