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朱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解析亚美尼亚联军如何遏制萨珊帝国对亚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前言

公元年2月,罗马皇帝约维安在从波斯撤军返回君士坦丁堡途中病逝于小亚细亚的达达斯塔纳(Dadastana),时任禁卫骑兵持盾支队长官(tribunusscutariorum)的瓦伦提尼安被拥立为帝。瓦伦提尼安再次决定分治帝国,并由其弟瓦伦斯统治罗马帝国东部。瓦伦斯在位期间罗马帝国与哥特人冲突频发,并最终导致公元年亚得里亚堡战役罗马军队的惨败和瓦伦斯的阵亡。

在东方,瓦伦斯于公元年将已故亚美尼亚国王阿尔沙克二世之子帕普扶上亚美尼亚王位,以抗衡萨珊帝国对亚美尼亚的控制。公元年,罗马—亚美尼亚联军在巴格万(Bagavān)战役和甘扎克(Gandzak)战役中两次大败沙普尔二世的波斯军队,一度遏止了萨珊帝国对亚美尼亚的吞并野心。

公元年,瓦伦斯又因为猜忌帕普暗通波斯而将其谋杀,另立瓦拉斯达特斯为亚美尼亚国王,但此人并不被亚美尼亚贵族所喜。根据阿米安的记载,公元年沙普尔二世向瓦伦斯皇帝首次提议双方瓜分亚美尼亚,并派苏伦纳(Surena)为使节表达了波斯方面废黜亚美尼亚安息王朝的意愿。公元-年间,罗马和波斯双方断断续续进行协商,但始终未能就亚美尼亚问题达成一致。至公元年底,由于哥特人的威胁迫在眉睫,瓦伦斯只皇帝得派维克托(Victor)为使节前往亚美尼亚与波斯人仓促达成和平协议。

根据5世纪的亚美尼亚史家鲍斯托斯·布赞的记载,瓦伦斯皇帝从亚美尼亚撤军之后,亚美尼亚贵族在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ManuelMamikonian)的领导下与沙普尔二世反目成仇,并扶植安息家族出身的阿尔沙克三世为王,以反抗萨珊帝国的控制。由于亚美尼亚贵族的反叛,沙普尔二世被迫再次向瓦伦斯皇帝提出亚美尼亚的瓜分建议。瓦伦斯皇帝虽对波斯方面的提议表示认可,但却来不及将之付诸实施便亲赴多瑙河前线迎战哥特人,并最终战败身亡。

实际上,自公元年约维安与沙普尔二世媾和以来,罗马和波斯在亚美尼亚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置办法。不仅如此,瓦伦斯皇帝和沙普尔二世对亚美尼亚的渗透采取的方式也是迥然有别的:前者着力培养亲罗马的安息王室成员担任亚美尼亚国王,但却忽视了对亚美尼亚贵族世家的拉拢;后者则极力策反不满在位亚美尼亚君主统治的世家贵族并使其倒向波斯,其长远目标则是废黜亚美尼亚安息王朝。

罗马帝国和萨珊帝国对亚美尼亚内部派系渗透方式的不同是双方始终无法在亚美尼亚形成稳定势力范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双方在公元4世纪末就亚美尼亚问题达成和解的重要契机在于,此时安息王室分别以东西亚美尼亚为根据地形成了初步的割据态势,而这一割据态势也较为吻合百余年来罗马和波斯在亚美尼亚争夺之后形成的大体势力范围分布。

现代学界对于罗马和波斯瓜分亚美尼亚的时间莫衷一是,其中传统说法倾向于认为是在公元年,即萨珊帝国第一次遣使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期间。如前文,公元年6月,瓦伦斯皇帝在亚得里亚堡战役中大败于西哥特人之手并死于战阵。而公元年沙普尔二世去世后,阿达希尔二世、沙普尔三世和巴赫兰四世相继为王。由于阿米安的记载终止于公元年,亚美尼亚迅速从5世纪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编纂中淡出史家视野。而同时期波斯君主更迭频繁,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亚美尼亚史料来还原4世纪末罗马波斯瓜分亚美尼亚的具体经过。

根据鲍斯托斯·布赞的《亚美尼亚史》记载,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去世之后,亚美尼亚大贵族纷纷要求波斯国王(当时应为沙普尔三世)从安息家族中选出一位国王。沙普尔三世遂将安息家族出身的胡斯洛四世扶植为亚美尼亚国王,并将自己的女儿佐尔宛杜赫特(Zruandukht)嫁给胡斯洛四世为王后。而失势的阿尔沙克三世放弃了自己的领地,并“逃到希腊人(即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上”,于是“希腊人和波斯王分别支持阿尔沙克和胡斯洛”。鲍斯托斯·布赞随后提到阿尔沙克和胡斯洛分别以小亚美尼亚的阿基利塞内(Ekeleats,Acilisene)和大亚美尼亚的阿拉拉特(Ayrarat)为根据地,而“希腊人和波斯人的使节往来穿梭于其间”,并指出“希腊人和波斯人认为将亚美尼亚在他们之间瓜分是合理的”,理由是希腊人和波斯人都认为“这个位于他们国土之间的国家(即亚美尼亚)是如此的强大和富裕,我们应当通过各自支持的安息君主将之瓜分,以使亚美尼亚人永远毫无二心地分别臣服于他们。”

阿基利塞内会议结束后,罗马帝国和萨珊帝国便分别以阿尔沙克三世和胡斯洛四世的统辖地对亚美尼亚王国进行了瓜分,鲍斯托斯·布赞随后便称“亚美尼亚王国自此消失,往日光荣不再”。但鲍斯托斯·布赞也指出,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亚美尼亚的许多原本自成一体的地区被强行划分给双方,而两位国王能真正实际控制的地区则少得可怜。鲍斯托斯·布赞提到,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与波斯人对抗长达7年直到被谋杀,因此罗马和波斯瓜分亚美尼亚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年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去世之后,而不是传统说法认为的公元年。

另外,传统观点认为公元4世纪末罗马和波斯对亚美尼亚的瓜分是分别吞并了古典时代的“大亚美尼亚(GreatArmenia)”和“小亚美尼亚(LesserArmenia)”,这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萨珊帝国后来控制的波斯亚美尼亚(Persarmenia)并未完全包括传统意义上“大亚美尼亚”的全部地区。而罗马—拜占庭帝国控制的“罗马亚美尼亚(RomanArmenia)”的范围也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小亚美尼亚(其核心区早已在庞培征服本都时被罗马并入比提尼亚—本都行省)”,尤其是包括了传统上属于大亚美尼亚的索芳那内地区和既不属于大亚美尼亚、也不属于小亚美尼亚的索菲尼和上亚美尼亚(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与阿尔萨尼亚斯河之间)地区。

笔者认为,公元4世纪末罗马和波斯瓜分亚美尼亚的具体时间必须综合罗马—拜占庭史料(有准确的事件时间线,但缺乏对两国瓜分亚美尼亚一事的详细记载)和亚美尼亚史料(有关于瓜分一事的记载,但却没有提供准确的时间线)才能做出大致的判断。如上所述,公元-年间,由于瓦伦斯皇帝和沙普尔二世相继去世,亚美尼亚问题被再次搁置未决。

公元年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去世后,亚美尼亚贵族又转投萨珊帝国并扶植胡斯洛四世为王。而小部分仍然支持阿尔沙克三世的贵族则以亚美尼亚西部为根据地,请求罗马帝国的庇护。随着亲波斯的胡斯洛四世与亲罗马的阿尔沙克三世分治东西亚美尼亚局面的形成,罗马和波斯瓜分亚美尼亚的条件才逐渐趋于成熟。

公元、和年,萨珊帝国三次遣使罗马帝国商议亚美尼亚问题,而狄奥多西一世在此期间也三次遣使赴东方与波斯人交涉。根据利巴尼乌斯的记载,公元年罗马帝国叙利亚首府安条克由于连年饥荒和食物供应的短缺而发生了城市暴民推倒狄奥多西皇帝及皇后塑像的著名骚乱事件。晚年的利巴尼乌斯在叙述此事时,又顺带提到当时罗马帝国的使团正好完成了与波斯人达成和平的使命。古代晚期研究著名学者布洛克利(RogerC.Blockley)据此认为罗马波斯瓜分亚美尼亚是在公元年,而公元年和年萨珊帝国派遣的两批使节仅仅是为了向罗马帝国通报波斯方面新王继位(沙普尔三世和巴赫兰四世)。

结语

不仅如此,5世纪的亚美尼亚史家加扎尔·帕普特茨(GhazarP’arpetsi)也指出亚美尼亚王国被罗马和波斯瓜分发生在萨珊君主沙普尔三世在位期间(-年)。因此我们基本可以排除公元年巴赫兰四世继位后才遣使狄奥多西一世决议瓜分亚美尼亚的可能,而公元年罗马和波斯签订瓜分亚美尼亚协议之说也逐渐得到了现代学界的广泛支持。目前学界一般称当时双方签订的瓜分亚美尼亚协议为“年的阿基利塞内协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