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仙儿姐叨叨叨
想要讲好一个宗教文化国家的那点儿事儿是非常难,更何况我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儿,所以我就试着按照我听说的我看到的来写。这篇游记我分了五个部分,这是第一部分:耶稣的降生,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
以色列这个国家之所以在世界上最特殊,是因为“他”,这位是“神”还是“人”的“耶稣”让我们不得而知,跟随我探究个一二吧,因为也的确研究不出个三四了。
首先前往的是耶稣养父约瑟与亲生母亲玛利亚的故乡-拿撒勒,它位于以色列北部的群山之中,现阶段是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聚集区,多数人信伊斯兰教,也有阿拉伯的基督徒。拿撒勒原本就是个普通的小镇,但是由于耶稣的降临使小镇变得神秘起来,同时也是因为他的到来,宗教的战争使这个小镇几经风雨不得安宁,拿撒勒现在成为了当今基督教世界中最神圣的目的地之一。
当你看到“养父”与“亲生母亲”这里,不了解情况的肯定会疑问?事情是这样开始的:“那时的少女玛利亚已经与快乐的青年约瑟有了婚约。一日,玛利亚在山洞里迷迷糊糊睡着了,在她的梦里“大天使加百利”出现了,告诉玛利亚已经怀了“上帝”的孩子。玛利亚一听吓坏了,因为她还是处女之身,大天使当即就安慰了玛利亚,让她不要慌张,好好休养等待耶稣降临。
那么玛利亚所在的这个山洞,就被称作“报喜岩洞”,并且在这里先后修建了五座教堂,但因为宗教战争都被摧毁了。目前我们看到的这座圆顶天主教堂,是近代修建的,一共两层,由一位意大利人设计,在中东地区算是最大最壮观的一座了。仰望天使报喜堂,它直插云霄,整扇墙面像大天使的翅膀伸展开来拥向信徒。
报喜堂内部很是奇特,因为要以玛利亚做梦怀孕的“报喜岩洞”为中心修建,所以殿堂中间是下沉设计。许多信徒排队石阶而下,走到那个岩洞门口,望着里面的洞穴顶礼膜拜。中间的白桌子是为教徒做弥撒时使用的。
站在大厅中央抬头仰望,教堂的圆顶极为高大与华美,设计外形像一朵头朝下盛开着的百合花,百合花共有16片花瓣,每片花瓣又对折成两个花片,就形成了32这个数字,在花瓣的表面上镌刻着醒目的英文字母大M,这象征着圣母玛利亚。另外,据说32这个数字,代表22个希伯莱字母以及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发布的10条戒律。
教堂里绘有的彩色玻璃,真是像万花筒般的五彩斑斓,让人着迷留恋。太阳在窗外被云彩遮来遮去,彩色玻璃也就流光溢彩了。教堂里的彩色玻璃大部分绘制的是圣经故事。
在天使报喜堂后面有一间小长方形的教堂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养父约瑟而建的,据说这里原来是约瑟做木匠活儿的地方,地下还保留着原址遗迹。但是当这位快乐的年轻人知道玛利亚怀孕后的消息,他非常震惊与生气,认为玛利亚是个不洁的少女,打算偷偷毁掉婚约,因为这种事情不好让亲朋知道。可是当时正赶上罗马大帝要人民纳税,两个人必须响应号召赶紧返回原籍伯利恒登记纳税。
现在的伯利恒在巴勒斯坦境内,所以要简述一下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占领伯利恒,年圣诞节前夕,根据巴以达成的过渡自治协议,伯利恒回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怀抱。当然至今那里还时常会爆发小规模的宗教冲突,所以我们还是会在新闻里看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区”等关键事件。
出入伯利恒都要经过安检,穿过“隔离墙”,这是以色列为了防止巴勒斯坦人携带武器弹药进入以色列搞破坏而设置的。说实话,第一次看到高高的“隔离墙”,不知道为什么会心生难过,大概小时候经常会在新闻上听到这句话:“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此时的脑海里却突然冒出一句:巴勒斯坦的天是晴朗的天,巴勒斯坦的人民好喜欢。
巴以冲突最最最开始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在属于巴勒斯坦的地区有一座空空如也的山,有一个犹太人在山上建了一座房子居住下来,而后呢又陆续来了几个犹太人盖起了几栋房子,逐渐的整座山头都建满了犹太人的房子,犹太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座山就属于他们了。
但巴勒斯坦人认为,在以色列境内的那座山依然是巴勒斯坦的,就这样原本可以随便来往的山头,现在却被高高的隔离墙一拦,曾经可以朝圣的第三圣城耶路撒冷,现在却要被一群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把守着不让过。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现在当地的基督徒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伯利恒,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小了。
伯利恒是巴勒斯坦的中部城市,街道干净整齐,位于犹太山的顶部。正是因为两千多年前诞生的一个男婴使这里名声海内外,还激增了众多追随者。现在的伯利恒大多数是巴勒斯坦穆斯林,当然也是最大的基督徒聚集区。
同以色列相比,这里的旅游设施大多是基督徒所掌管(以色列那边多是被阿拉伯人所掌管),这里最著名的就是伯利恒主诞教堂,也就是“耶稣”诞生的地方。这个教堂的知名度仅次于以色列的圣墓大教堂,那里是耶稣的墓地。
一千余年来,主诞大教堂先后被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十字*和土耳其人所占领过,虽几次易主,却依然相对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其实,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估计谁也说不清了,占领者来了又走,被征服者走了又来,你来我往,胜负难分,或者说巴勒斯坦地区的发展,在历史上已经重复了太多次。
主诞教堂的拱门修建得十分低矮狭窄,需要弯腰低头才可以出入。据说这是“谦卑之门”,是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面对耶稣诞生之处,都应保持谦卑。但专家考证说,这个小门是在奥斯曼土耳其时代,为了避免部分极端穆斯林教徒骑马冲入教堂而改造的。
步入主诞大教堂表面上看似相当平静,但实际上在这高殿内的争夺却很激烈。现今的主诞大教堂分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以及亚美尼亚教派共同管理。在历史上,这座教堂的所有权也是反复易主,和以色列地区的圣墓大教堂一样,几大基督教派为争夺教堂的所有权打得头破血流,各方会为了一个台阶、一段墙壁、甚至一块小石头而争夺不休。
教堂里曾经滴落的污水威胁到部分圣像以及珍贵的马赛克地板的安全,但由于不同教派对于如何修缮教堂而一度无法达成共识,这个事情就一直被搁置,直到年,意大利和加拿大的专家们才获准进入主诞大教堂对其进行修缮工作,这才终止了对文物的损坏。所以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最初的石质地板上,装饰着拜占庭时期的镶嵌画。
从教堂的主殿右侧进入后面的小房间,然后下几个台阶就看到了不同教派争夺的源头-耶稣诞生的马槽“伯利恒之星”。当年的约瑟带着怀孕的玛利亚返回伯利恒登记纳税,消息不胫而走,加上玛利亚肚子越来越大,全镇的人都鄙视玛利亚未婚先孕,没有一家旅馆愿意让他们入住。
好心的约瑟看着可怜的玛利亚只好挨家挨户的祈求,就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一家旅馆的老板娘给他们打开了大门,只让他们在牲口棚的马厩住下。因为旅途太累了,约瑟进了马厩倒头就睡着了,没想到“大天使加百利”跑到约瑟的梦里跟他说:“请你安心吧,玛利亚怀的是上帝的孩子,并且请你给他取名:耶稣!”之后耶稣就真的来到了人间。当然约瑟也没有和玛利亚毁掉婚约,还尽心尽力的抚养耶稣。(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好神奇)
马槽最初是在地下岩洞中,岩洞长13米、宽3米,是个非常狭小的地方。是当时玛利亚把耶稣生下来并包裹着放在那的地方,最初是个泥马槽,后来,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所以这里也被称作“伯利恒之星”。
由于归属权的问题,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教派对这里进行管理做弥撒,圣坛上空就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时间点燃的银制油灯,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神圣角落。
而圣诞节的来历,我想我们这些不信耶稣的人,也都该明白了吧。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对过的节日知道些原委才好过吧。另外,我们现在过的公历,就是以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作为起点算的。他老人家没出生前被称作“公元前”,我们现在过的是公元年,以此类推。
未完待续……